畫質情況:清晰
根據周而復同名小說改編。諾爾曼·白求恩,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加拿大勞工進步黨黨員,著名外科醫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白求恩從西班牙馬德裏前線回到美洲,正在加拿大和美國旅行演講。在國際援華會的支持下,他立即組成了壹個醫療隊,決定來華支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
1938年初他遠渡重洋,突破重重阻撓,到達延安,並在同年6月進入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在這裏,白求恩被任命為軍區的醫藥顧問,受到根據地幹部、戰士和老百姓的熱烈歡迎。 剛剛安頓好,白求恩便開始了緊張的工作,在很短的時間內,對軍區所屬醫院進行了視察。他發現這裏的情況比想像的還要差,沒有正規醫院,沒有正規手術室,缺乏有技術的外科醫生,缺乏必備的醫療器械。為了解決這些困難,白求恩首先向軍區司令員請示,辦壹個示範的後方醫院,調各分區最好的醫生來加以訓練。然後,他又寫信讓加拿大的朋友寄壹些醫療器械。
在訓練班,白求恩自己撰寫講義,向學員們認真傳授外科手術的技術。學員們雖然文化水平較低,但十分刻苦,因此,也增加了白求恩的信心。經過培訓,軍分區各醫院醫生的技術水平明顯提高。白求恩還不顧個人安危親自到最前線為傷員做手術。
壹次,三五九旅在山西靈丘打壹個比較大的伏擊戰。白求恩率醫療隊奔赴前線,在壹個破廟裏,白求恩布置了壹個手術室,為傷員做手術。徐連長負重傷,失血過多,白求恩抽自己的血為徐連長輸血,挽救了徐連長的生命。眼看炮火緊逼破廟,有的炮彈就落在廟的附近。白求恩仍堅持做完最後壹個手術,才撤離。
白求恩在這裏看到了許多奇跡發生,許多外界不了解的事情。他希望把中國人民的抗日鬥爭的情況,告訴全世界的人民,他決定回加拿大壹趟,軍區開了歡送會,童秘書、方大夫送白求恩到小河邊。突然遠方傳來緊急集合號聲,白求恩停下腳步決定暫時不走了,覺得這裏更需要他。白求恩又上前線了,並轉戰各處,最後參加了著名的黃土嶺戰役。
在前線的臨時手術室,白求恩正在做壹個手術,敵人突然進行猛烈的進攻,方大夫勸白求恩趕快撤離,白求恩說這是壹個腹部手術,壹定不能耽擱,否則有生命危險。他堅持做完了手術,但在手術中手指卻被劃破。後來回到醫院,白求恩又堅持做了兩個手術,不慎手套破了,手被感染,他不幸患上血液中毒癥。由於根據地醫藥缺乏,白求恩經搶救無效,不幸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