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質情況:清晰
片系莫爾多萬警長系列片,是《復仇》的前傳,莫爾多萬警長的故事在羅馬尼亞影片中多次出現。《壹個警官的控訴》講的是1940年,鐵衛軍隊長巴雷邦在監獄對共產黨員進行大屠殺, 正直的莫爾多萬調查出巴雷幫壹夥屠殺的案情真相,開始鐵衛軍的上司企圖對莫爾多萬警長進行收買,陰謀敗露後轉而下令巴雷幫壹夥追殺莫爾多萬,於是莫爾多萬與巴雷幫壹夥進行了壹場出生入死的決戰。在這部片子的最後是莫爾多萬警長被鐵衛軍槍擊的鏡頭,也就是《復仇》開始的那段鏡頭,由此引出了後來的《復仇》的繼續。該片創作班子是《復仇》的原班人馬,影片的故事情節安排以及槍戰場面都很有特色,精彩程度不亞於《復仇》。
上世紀80年代初發生在中國的譯制片浪潮中,有壹名面容冷峻、槍法超群的羅馬尼亞警長給中國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難怪,警長的扮演者執導的10部作品都曾在中國上映(比如《達契亞人》、《羅馬之戰》、《勇敢的米哈依》、《沸騰的生活》和我們今天要談到的4部警長片),而且他在自己的影片中幾乎都擔任了主演,所以直到今天,壹些中國人見到他仍然能夠壹眼認出。
塞爾玖拍攝的第壹個警長系列是1972年的《清白的手》和1973年的《最後壹顆子彈》;第二個系列是1974年的《壹個警官的控訴》和1978年的《復仇》。《清白的手》和《最後壹顆子彈》是上下集關系,《壹個警官的控訴》和《復仇》也是上下集關系。在《清白的手》的結尾,羅曼警長在米克洛萬警長臨死前從他的左輪手槍中取出最後壹顆子彈;在影片《最後壹顆子彈》的結尾,羅曼用這顆子彈,打死了殺害米克洛萬警長的匪首。這個系列的故事情節發生在1945、1946年羅馬尼亞共產主義新政權剛剛建立時;而《壹個警官的控訴》和《復仇》的故事則發生在這個系列之前,正值二戰。那個時期,羅馬尼亞被安東內斯庫獨裁政權統治。安東內斯庫和它所依賴的法西斯組織“鐵衛軍”既相互依賴又相互防範,最終為了爭奪權力而走向對抗。《復仇》中的莫多萬警長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登場,他和共產黨人結成了同盟,共同爭取民族獨立,驅逐鐵衛軍。
在這兩個系列片中的米克洛萬警長和莫多萬警長,都生活在布加勒斯特,都愛戴頂禮帽,都愛玩左輪手槍,甚至都愛獨闖龍潭單刀赴會。有意思的是,警長在第壹個系列的《清白的手》中被打死,在第二個系列中復活;在第二個系列的《壹個警官的控訴》結尾又被亂槍打死,結果,到了《復仇》開頭,醫生從他身上取出了5粒子彈,他又奇跡般的復活了。就這樣,警長在四部電影中死去、復活,又死去、又復活。即使今天,警長也還真實地活在導演心中。因為,塞爾裘在這兩年正準備拍攝《復仇》的續集:《警長的再生》。故事發生在1971年的以色列,警長已經70多歲了,他回憶起了二戰前後自己的那些經歷。 女作《達基亞人》問世。1970年,他成功地導演了史詩巨片《勇敢的米哈伊》(上、下集),並在片中扮演塞裏姆巴沙,從此開始了他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藝術生涯。他拍攝的其他著名影片還有《羅馬大戰》、《沸騰的生活》(1973)、《最後壹顆子彈》(1973)、《壹夜富翁》以及那部最為中國觀眾熟悉的《復仇》(1978)。他的影片在羅馬尼亞通常都能有很高的上座率。迄今為止,尼古拉埃斯庫已導演過50部左右的影片,寫過十多個電影劇本,並在他自己導演的半數以上影片中擔任角色。他的影片有壹半在國內拍攝,另壹半則與德、法、意等國合作拍攝。他拍影片強調思想內容,充滿強烈的民族感情。